一张珍贵合影背后的革命情谊股票配资虚拟网站
1940年深秋,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内,一张温馨的合影定格了历史瞬间。照片中,邓颖超同志亲切地搂着一个12岁男孩的肩膀,两人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。男孩站姿挺拔,双手背在身后,眼神中透着对邓妈妈的依恋。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一个温情时刻,更见证了一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情谊。
这个被邓颖超亲切称为孩子的男孩,就是后来成为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。他在回忆录中曾深情写道:1940年,在奔赴延安前夕,我与邓妈妈在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。
展开剩余69%李鹏出生于1928年10月的上海法租界,父母都是坚定的革命者。父亲李硕勋是中共早期军事工作领导人,母亲赵君陶是周恩来总理留法时期的同学赵世炎的妹妹。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,这个革命家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。
1931年,李硕勋同志奉命赴海南开展革命工作,不幸因叛徒出卖被捕。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,这位年仅28岁的革命者宁死不屈,在就义前给妻子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遗书:死后勿为我过悲,惟望善育吾儿......这份遗书辗转一个多月才送到赵君陶手中,字里行间饱含着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对家人的深情嘱托。
失去丈夫的赵君陶强忍悲痛,带着年幼的李鹏和遗腹女李琼回到四川。在成都期间,她一边教书育人,一边继续从事革命工作。据《中国共产党简阳历史》记载,赵君陶在简阳县立女子中学任教时,常常工作到忘记吃饭,有时连菜也没有,就用开水泡冷饭吃。
1939年,在日军频繁空袭成都的危急时刻,周恩来同志亲自安排赵君陶前往重庆主持战时保育工作。当时李鹏在省立实验小学读书时因躲避空袭受伤,邓颖超得知后立即将他接到重庆。李鹏回忆说:我们坐的是一辆华侨捐赠的救护车......她带着我经过内江,在那里住了一晚,次日抵达重庆。
在重庆期间,邓颖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李鹏,不仅为他请医治疗,还安排到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就读。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,让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李鹏从此亲切地称邓颖超为邓妈妈。
1940年秋,随着重庆局势日益紧张,周恩来和邓颖超决定将李鹏等烈士子女送往延安。临行前,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,邓颖超与李鹏留下了那张著名的合影。在前往延安的途中,中共南方局青委书记蒋南翔为李鹏改名为李鹏,寓意着为革命作出贡献的殷切期望。
多年后,李鹏在回忆录中特别澄清:周总理、邓妈妈与我的关系,就是老同志与烈士后代的关系。这个解释不仅还原了历史真相,更彰显了革命前辈们那种超越血缘的深厚情谊。这张泛黄的老照片,永远定格了革命年代里最动人的温情瞬间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